
话说刘文彩这个名字,很多老一辈人一提起来就想到那个臭名昭著的大地主形象,横征暴敛,靠着军阀弟弟刘文辉的权势在四川刮地皮,敛了巨额财富。
但你仔细挖挖他们刘氏一族的来龙去脉,会发现这家族从清朝迁到四川开始,就一代代人丁兴旺,出过军阀、官员、教授啥的,到现在后代里还有不少混得不错的学者和专业人士。
问题是,这到底是因为基因牛逼,还是其他啥原因?
先说刘氏家族的根儿。他们祖上本来在安徽,明末乱世为了躲战祸,跑到四川雅安落脚。康熙年间,刘应良这一代迁到大邑县安仁镇,世代务农,家底一般。
展开剩余88%到清末,刘公赞这一代才有点起色,他是贡生,家有30亩地和烧酒作坊,娶了高氏,生了六个儿子和一个女儿。
刘公赞这人注重教育,虽然家里不算大富,但让儿子们读书识字,这在当时农村算是个聪明选择。
六个儿子里,老大刘文渊考中秀才,当过四川省谘议局议员,后来升到省高等审判厅厅长,在成都管司法事务。
老二刘文成务农,老三刘文远也沾点文化,老四刘文昭管家业,老五就是刘文彩,老六刘文辉最出息。
刘文彩生于1887年,早年没啥文化,帮家里干农活,结婚后原配吕氏和他生的一儿一女都因穷病死了。他后来发达,全靠老六刘文辉。
刘文辉1895年生,从小爱习武,1908年13岁考上成都陆军小学,1912年进北京陆军第一中学,1914年入保定陆军军官学校第二期炮兵科,1916年毕业回川。
回川后,他从上尉参谋干起,1921年当上第一混成旅旅长,驻宜宾。这时候,刘文彩开始借弟弟的势,管税务,1921年任叙府烟酒公司税务局长,1922年起管81县税收,垄断鸦片和武器贸易,预征税款一直到1957年。
他敛财手段狠,欠税的商人直接押走,靠这个积累了大量土地和钱财,成了川西大地主。但他也拿点钱做点事,比如捐资修水利、建学校,1941年办了文彩中学,在安仁镇建庄园,占地几百亩。
刘氏家族真正牛起来,是在民国军阀混战那会儿。四川那时候军阀林立,内战不断,刘家抓住了机会。
刘文辉1923年任第九师师长,1925年帮办四川军务,1926年任第二十四军军长,1928年和1931年两度当四川省主席。
他的侄子刘湘1888年生,早入四川武备学堂,1908年升四川陆军速成学堂,1920年代掌控川军,1935年任四川省主席,人称四川王。1937年七七事变后,刘湘率兵出川抗日,1938年病故汉口。
刘湘和刘文辉叔侄俩争霸,1927年川军分成两派,刘湘速成系,杨森、唐式遵等骨干;刘文辉保定系。1932年二刘大战,刘文辉败走西康,1939年任西康省主席,在雅安兴实业、办学校。
整个刘氏家族在鼎盛期,出过3个军长、8个师长、15个旅长、1个省主席、1个战区司令长官,县团级以上官员近50人,民间有“三军九旅十八团,营长连长数不清”的说法。
这可不是光靠基因就能办到的。清末到民国,四川乱成一锅粥,军阀靠打仗抢地盘,刘家从刘文辉和刘湘起步,家族成员纷纷从军任职,兄弟叔侄互助,形成了个势力网。
刘文彩提供钱,刘文辉和刘湘给兵权护航,这套组合拳在乱世里特别管用。家族网络扩展到军政各界,控制税收和军队,扩张得飞快。
不过话说回来,刘文彩这人敛财太狠,刘文辉虽看不惯,但也没彻底断绝。刘文辉在西康十年,办《新康报》,建学校,族人受益不少。
抗日时期,刘家子弟参战,刘湘死后,家族势力衰了点,但根基还在。
刘文辉1942年在重庆接触周总理,1944年加入中国民主同盟,1949年12月率部起义,1954年当选全国人大代表,1959年任林业部部长,1976年6月24日病逝北京,享年82岁。他的选择让家族避开大祸,后代多得善终。
现在看后代,刘文辉的孙子刘世定1951年生,北京大学社会学系副系主任、教授、博士生导师,兼中国社会与发展研究中心主任。
刘世昭1948年生,杂志社摄影师,2000年起负责《人民中国》“中国的世界遗产巡礼”栏目,2002年出书《徒步三峡》。刘世昕原国家队篮球运动员,后广州教练。
刘世旭女子乒乓球运动员,现教练。刘文渊儿子刘元璪成都青白江区政协委员,长孙刘世垓河南大学教师。刘文远孙刘世杰西安交大教授。
刘文昭儿子刘元树西南民族学院教授,其子刘石清华大学中文系主任,女儿刘翠安徽合肥大学老师。这些人多在学术和体育界混得风生水起。
相比之下,刘文彩的后代混得差多了。他四个儿子:大儿子刘元龙抽烟肺病死,不到30岁。二儿子刘元华读黄埔军校,聪明,但受父亲牵连,一生普通人。
三儿子刘元富吃喝嫖赌,还恋父亲女人,自杀。四儿子刘元贵铁路上班,死于列车撞击。孙子刘世伟逃新疆,被人认出勒死。
另一个孙子刘小飞,刘元华之子,在石油部门上班,和两个妹妹一起为爷爷正名,2010年办祭祖,千余族人聚会,但引发争议。刘文彩女儿刘忆云、刘婉兰、刘婉蕙早嫁,生活平淡。
二姨太杨仲华1953年死,三姨太凌君如、四姨太梁慧灵、五姨太王玉清各自再嫁或独居,王玉清2003年死。刘文彩外孙田正宏去澳大利亚经商,年近50岁当高层,外曾孙女刘蔚文和儿子刘继殷居洛杉矶。
这么一看,刘氏家族兴旺跨了好几代,从清末小地主到民国军阀,再到新中国学者。基因肯定有影响,刘公赞贡生,刘文渊秀才,刘文辉军校毕业,显示家族有点聪明劲儿。
刘文彩虽半文盲,但二儿子刘元华读黄埔,孙辈也有学者,血脉里可能带点智商。但这不是主要原因。要我说,更多是时代机遇和家族策略。
清末乱世,人口多土地少,农村剩劳动力多,刘家通过教育和军界起步,抓住军阀混战机会,叔侄兄弟联手,钱权结合,迅速扩张。
教育投资是关键,刘公赞让儿子读书,刘文辉办学校,后代多进大学,受益匪浅。风水啥的传闻,比如祭祖避坟保气运,那多是民间说法,没啥实据。
实际靠人脉和时局,军阀时代机会多,家族网提供资源,后代延续到学术界。
当然,家族也有衰落。刘文彩1949年10月17日病逝双流,尸骨下落不明。他的敛财手段太狠,留恶名,后代多受牵连。
刘湘1938年死,夫人带儿女去海外。刘文辉起义后,家族贵重物品被抄,但整体转型成功,后代低调发展。相比其他军阀家族,刘氏算运气好,没全军覆没。
结语:总的来说,刘文彩一族兴旺,不是单纯基因优秀,而是乱世里抓机会,靠家族互助和教育积累。基因是底子,但没外部因素,啥也成不了。
想想现在不少家族,企业大佬后代留学创业,也多是资源和教育堆出来的。接地气点说,这家族故事告诉咱们,聪明人得会借势,教育是长久饭票,但也别太狠,名声坏了后代遭罪。
发布于:河南省嘉多网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